最近以来,厦门市民一直很关注被曝出添加塑化剂的部分台湾食品。塑化剂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?我们该如何看待塑化剂?如果担心自己摄入塑化剂怎么办……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。
饮料越透明越不含塑化剂
厦门大学教授潘容华告诉记者,起云剂是使用塑化剂起源之一,一般新榨出的果汁较清晰透明,有消费者会觉得太透明不好看,怀疑果汁纯度。商家为了让果汁比较好看,就加入脂类,但是脂类在水中溶解度较小,为了让脂类和果汁能保持均匀,商家就又选择加入邻苯二甲酸酯类(即塑化剂)。经搅拌均匀后,果汁看上去会有浑浊状,所以就被称为起云剂,意即起到云雾状的效果。
塑化剂又称增塑剂,是加入塑料制品中的一类加工助剂,加入后使制品比较柔软,特别是聚氯乙烯纤维脂类的塑料(即PVC)中最常加入塑化剂。塑化剂常见的有DBP、DMP、DEHP(台湾食品曝出的塑化剂)等若干类。根据大白鼠实验和已有的资料分析,DBP和DEHP属低毒品,DMP进入人体后会水解出甲醇,所以是剧毒。
潘容华说,这次台湾对DEHP反应这么大,可能是因为现在科技发达了,对安全的标准也有所提高。
那么,普通市民如何判断饮料中是否含有塑化剂?潘容华说,商家添加塑化剂,最终还是为了让饮料有起云的效果。所以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,越是透明的饮料一般越不会添加塑化剂。比如矿泉水,就不可能会有塑化剂。
起云剂用于食品有限制
记者电话采访国内知名环境化学专家、环保专家董金狮。他说,符合国家标准要求(GB2760)的起云剂(浑浊剂、增浊剂),是可以用于食品的,但注意使用范围、最大使用量,超范围使用、超量使用则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。一般透明饮料不会添加起云剂,乳类、粘度较大的饮料等可能添加起云剂。而塑化剂是不允许应用于食品、饮料中的。
董金狮说,根据国家最新要求,在食品包装的说明中,一般都标有食品的配料表,添加剂会有相关的标注。
不过,潘容华教授说,一般商家如果添加了不应该添加的工业用添加剂,是不会在配方表上体现的,而且从专业角度来说,要鉴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塑化剂,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。
多喝茶和吃白糖可以排毒
潘容华教授说,他以前在西安工业大学做一个丙烯腈的实验,结果出了点意外,有毒气体大量挥发。当时实验室只有两个人。“我从实验室出来后,赶紧喝白糖水,后来去医院检查,基本上没事。同伴可能是没经验,没有这样做,后来晕倒了”。
潘容华说,讲这个事情就是想告诉广大读者,因为台湾食品曝出的DEHP塑化剂水溶性不好,不会在人体中水解出过强的毒物,如果怀疑自己摄入了此类塑化剂,可以多喝茶(随便一种茶)和吃白糖(白糖水亦可)。
“当然了,如果铁观音茶叶加白糖,那也不错。”潘教授说,这两种东西放之四海而皆准,可以加快新陈代谢,将毒物排出,不单对DEHP塑化剂有效,对大部分中毒都有效果。